8月24日,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的“西京印迹——大同辽金文物展”,在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拉开帷幕。这也是山西大同地区文物首次集中进京,展览将持续至11月20日。其中辽金时期的丧葬文物反映出,当时火葬已经在北方地区出现。
据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展览精心遴选70余件辽金文物,另有10件壁画摹本。展览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世俗生活,既是当时庶民世俗生活的缩影,也展现出西京大同在辽金时期所经历的多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第二部分魂归之所,展出的34件文物中,包括一座代表性墓葬中的木质陪葬冥器(复制品)8件,另有魂瓶、魂塔、将军罐、棺以及墓室壁画(摹本)等。
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在展室最内侧展柜摆放的辽代浮雕彩绘牡丹纹石棺和金代的小瓦棺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这两件丧葬器外形与常见棺椁一致,只是长度只有五六十厘米。难道是墓室里的随葬品?现场专家表示,这两件文物并非随葬品,而是盛放逝者骨灰用的,通俗讲就是我们今天的骨灰盒。这说明火葬在当时已经出现。专家表示,历史上一度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主张土葬,而火葬源于佛教,后流传于民间。
西媒称,英国科学杂志《自然》周刊发表一项国际研究成果指出,全球变暖始于180年前,早于此前认为的时间点,工业革命对气候变化起到了关键影响。
据埃菲社8月22日报道,参与此项研究的柏林自由大学22日指出,这一结果是一项开创性研究的主要成果。这项研究是对南北两个半球过去500年来的“气候自然档案”进行分析对比。
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妮里莉·艾布拉姆领导的这项研究还分析了几百年来气候变化的各种模式。
柏林自由大学古生物学家、该研究项目联合作者延斯·青克指出:“研究证明,地球变暖从一开始就与工业革命造成的温室气体浓度升高有关。”
工业革命之前,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这项研究指出,从1830年,也就是西欧迈出工业革命最初步伐前后,气温开始升高,首先是在北极,之后出现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50年后,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变化迹象才逐渐变得明显。科学家认为,造成这种暂时性差异的原因是洋流。
这项研究的最主要贡献是收录了南半球“气候自然档案”的大部分记录,并将之与北半球的加以比较。
科学家从这项研究中还得出两个结论:证明了人类在气候变化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考虑到气候变化不是20世纪才有的现象,而是要追溯到19世纪,因此有必要对未来几十年的全球气候变暖的预测做出新的调整。
素材湾 - 分享精品教程和短视频等各种资源素材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源:
原文链接:https://www.wkfco.com/zatan/3478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