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清明上河圖》想必大家都知道,而且還有很多人看到過真迹,那麽,你知道《清明上河圖》所畫的是春天還是秋天嗎?現存的張擇端原作是否完整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清明上河圖》五大謎團,詳解其中真相。
1、哪幅《清明上河圖》才是張擇端的原作?
《清明上河圖》在金代就已經“争相收藏”,所以曆代的“山寨版”不在少數。最早有明确記載的,就是畫卷後面楊準的跋文中提到的裝裱師傅以仿本偷梁換柱。因爲元代統治者的書畫鑒賞能力弱于宋、金,這幅畫隻是放在秘書監内。後來一位裝裱師傅用臨摹本替換出真迹,将《清明上河圖》盜出宮外。又經兩人轉手,落入客居北京的江西人楊準手中。楊準得畫後借故還鄉,重新裝裱此畫,并且在畫後續寫跋文,記載了得畫的經過。由此,元代宮廷裏的那位裝裱師傅,至少是早期山寨版的作者之一。到了明代,《清明上河圖》有近兩百年的時間在民間收藏,人們對這幅名作有所耳聞又難得一見,所以揣測摹仿的就更多了起來。
在雍正年間,和碩寶親王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曾經得到過與《清明上河圖》原作接近的仿品。弘曆雖然寫詩的水平不高,但在文物鑒賞方面造詣頗深。他覺得那幅畫雖然很大氣,但前後銜接并不太順暢,而且細部動态上也有些美中不足。于是決定再造一幅更完美的《清明上河圖》。他組織了五位畫家,對畫作進行了臨摹創新。新的《清明上河圖》畫面清晰,色彩豔麗,畫面結構和其中某些人物的姿态與原作相近,推測畫家們事先是見過與原作相近的摹本的。這幅畫現在收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稱爲“清院本”。
清院本的篇幅比真本長出了近一半,人物也更多,街道也更複雜。而且由于繪制時間離現在比較近,所以色彩也比較豔麗,看着很舒服。可是,就在新的《清明上河圖》繪制完成幾十年後,嘉慶皇帝通過抄家獲得了張擇端珍本的《清明上河圖》,嘉慶請來太上皇乾隆,爺兒倆一看就明白了,這才是真貨。不過礙于面子,兩人誰也不再提臨摹本《清明上河圖》的事,好在他們正在給宮廷保存曆代書畫編輯目錄,取名《石渠寶笈》,于是就在張擇端真迹畫卷的開頭蓋上“石渠寶笈”和“寶笈三編”兩個印章,算是給了真迹一個正式的名分。所以今天故宮博物院藏本的《清明上河圖》又稱爲“石渠寶笈三編本”,被專家們認定爲張擇端原作。
2、圖中所畫是春天還是秋天?
從《清明上河圖》卷首開始,畫面中的樹木枝葉稀疏,畫中的人穿長袖衣服爲主,隻有少數勞動者、趕路的人穿短袖,或是把衣服纏在腰間。那麽張擇端畫的到底是初春還是晚秋呢?對這個問題有三種意見。
南宋孟元老寫了一本《東京夢華錄》,回憶徽宗年間汴京的繁華景象。研究者多用《東京夢華錄》與《清明上河圖》相對照來尋找答案。多數研究者認爲是與清明相聯系的初春。其理由一是與清明節聯系;二是說進城的轎子上插的有花,與《東京夢華錄》中關于清明郊外歸來“轎子即以楊柳雜花裝簇頂上”的記載相符;三是有賣祭品的“王家紙馬”店;四是一部分樹木蕭條爲早春之态。
素材灣 - 分享精品教程和短視頻等各種資源素材
你可能感興趣的資源:
原文鏈接:https://www.wkfco.com/zatan/34524.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請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