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装剧中,经常看到达官贵人买东西,动辄掏出几万两一张的银票,其实早在北宋时期,中国就发明了纸币“交子”,也就是古代的银票。那么不禁要问,在现代有人会铤而走险造假币,那么在古代会有人造假银票吗?还别说,真的不多,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银票的材料。首先古人银票的材料不是普通的纸,和现在的人民币一样,他们用的是一种和特别的纸张,比如宋朝时期的是川纸,明朝时期使用的是桑皮纸,清朝时期使用的是高丽纸或者是白色台笺纸。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这些纸张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很难去获得,在民间的市场上是基本看不到的,一般只有皇家才是存在的。所以这方面来看,没有原料,你怎么去造假呢?
第二:银票上的图案。银票上有复杂的花纹图形,再盖上管理机关的红印,加盖黑色骑缝印,多种颜色套印,提高临摹的难度。银票做出来被晾干之后,根本分辨不清上面的颜色是如何组合而成的。清代的晋商更是发明了密押、微雕和水印技术,密押相当于密码,不同的票号用独特的密押表,编成一串汉字。再加上暗记、特定位置的针孔、点墨等等。
微雕更是烧脑,晋商发明的微雕章内刻了一整篇完整的《兰亭集序》,全篇324个字,需要非常高超的雕刻技术才能雕刻出。这种高难度的东西,一般人是搞不出来的,这在无形之中又使造假的难度提升了一些。
第三:银票更换周期快。在古代,银票的票版每1到2年就会变换一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银票被伪造的概率。这一版的银票被研制出来后,底版就会被销毁,假设你模仿出了一个底版,但是刚出来后就不能用了,你觉得弄得这个有什么用呢?
第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刑罚很重。打击假币,中国历代王朝的一个基本手段,就是法律保障。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的《伪会子法》,明确制造假币要被处斩。元朝的纸币上,就印有“伪造者处死”的字样。到了明朝起更狠,不但伪造纸币者要处斩并株连九族,举报伪造者更是重重有赏,甚至连伪造者的财产都要赏给举报者。
看来在古代,银票上的防伪标记也是代表了当时的高科技水平的,堪称是高精尖技术,再加上严厉的惩罚手段,伪造纸币也就自然很少了。
素材湾 - 分享精品教程和短视频等各种资源素材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源:
原文链接:https://www.wkfco.com/zatan/343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