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联系也日益加强。与此同时,贸易摩擦也随之产生,近来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面对贸易纠纷,我们应如何保护国家经济利益?发生在40多年前的中日欧“化肥战”,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1.化肥需求大增
据从德国国家档案馆获取的美国解密文件–第807号情报记录披露,上世纪60年代的政府,决心解决粮食问题,出台了重大的农业发展计划,这使得化肥进口量迅速增长。
其实,在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这段时间里,农业虽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但还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美国情报部门提供的材料还是比较可靠的。
仅就氮肥来说,的进口数量从1964年的40万吨增长到1965年的50万吨,到1967年可能增长到94万吨。发展农业产生了庞大的化肥需求,这种新情况让世界主要化肥出口国纷纷前来做生意。美国情报部门专门列出了从1963年到1964年的化肥用量:当时整个世界生产的氮肥是1484万吨,所有国家的总进口需求是286.3万吨。日本和西欧国家成了世界化肥的主要供应者,它们的出口额从1963~1964年的173.4万吨,增长到1964~1965年的217.3万吨。
这说明,尽管当时因为“文革”而政治动荡,但党内还是有一些人顶住压力,很好地贯彻了农业发展方针。一些西方观察家一直怀疑,“文化大革命”的政治影响之一是牺牲农业计划,并集中主要资源用在军事工业计划上。但是,化肥进口的持续增长,加上的谷物进口也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些证据消除了西方的怀疑,表明的经济政策没有向军事倾斜。
2.想瓜分化肥市场
解密的档案显示,进口化肥量日益增长,使当时世界化肥市场的价格非常坚挺。不过在这一时期,的农业技术虽没出现较大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新技术却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新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化肥的生产成本,并提高了产能,使旧的化肥工业生产方式被遗弃,西方国家的很多化肥生产商都建设了新的工厂来保持竞争力。
例如,在1966年初,西方国家新建和计划建设的工厂,仅氨的产能预计就超过此前世界氨总产能的3倍。所以,可以预料的是,世界化肥工业生产将出现过剩。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当时估计,1965年氮肥和一氧化二钾的消费量是4000万吨,比1964年上浮10%,预计1970年将增长到6300万吨,但是1970年的产能却将超过1亿吨。
按常理来说,这将导致世界化肥价格的急剧下降。
但西方生产商却努力维持化肥的高价,日本与西欧的企业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其明显。据解密档案披露,1966年10月,欧洲复合肥协会(欧洲一家主要从事化肥生产和销售的超级企业,形成行业垄断地位)的代表,就频繁地与日本工业家接触,双方经过多次磋商,在日本私下达成了划分市场的计划。
1965年的氮肥进口量是50万吨,1966年是60万吨。欧洲复合肥协会认为,在1967年的需求将是60万吨。但日本的估计更准确,它让欧洲复合肥协会相信,的需求缺口至少在80万吨。在一项秘密的口头协议中,双方一致同意划分市场–世界市场硫化氨每吨是48美元,给的折扣限制在每吨5美元之内(也就是不低于43美元)–如果按此价格进行交易,将会是西方潜规则的受害者。
3.智破潜规则
美国情报机构后来分析认为,当时以其购买力为武器,打破了日本和欧洲复合肥协会之间的秘密协议,成功压低了进口化肥的价格。
素材湾 - 分享精品教程和短视频等各种资源素材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源:
原文链接:https://www.wkfco.com/zatan/3433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