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思宗朱由檢,後世習慣稱其爲崇祯皇帝,他是明代第十六位皇帝,也是封建社會統治的最後一位漢族皇帝。朱由檢是光宗朱常洛之子,熹宗朱由校之弟。熹宗皇帝駕崩之後,由于沒有子嗣,俗話說兄終弟及,當時還是信王的崇祯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雖說登上皇位對代表達到了權利的頂峰,但是當時的大明朝已經千瘡百孔,病入膏肓,就算有明君能臣在世亦難扭轉其頹勢了。所以對于當時接手江山的朱由檢來說,當上皇上并不是什麽好事。朱由檢也是一位有抱負的皇帝,在他當政期間,最讓人稱道的應當是鏟除了奸宦魏忠賢。
熹宗駕崩之際,正是客氏魏忠賢集團活動最猖獗的時期,他們一個爲禍後宮,一個作亂朝廷,互爲表裏,将大明朝牢牢的掌握在他們手中。兩人不僅害死了熹宗皇帝,更是将大明王朝推向了毀滅的深淵。
朱由檢對兩人的所作所爲了然于心,更因爲初入宮闱,與在宮中經營多年的客魏集團自是不能相比。因此,朱由檢登位從王府搬入皇宮時,極爲小心。甚至不敢食用宮内爲他準備的膳食,硬是憑借自己從家裏偷偷帶來的幹糧度過了最危險的幾天,由此可見宮中的險惡情景。
事實上,朱由檢如此小小也是有依據的。據史料記載,崇祯即位之初,魏忠賢進獻了四位美人,而那些美人實際上都是身帶媚香的禍害。她們的裙帶頂端都系着一顆細小的藥丸,宮中稱爲“迷魂香”,實際上是一種能自然揮發的春藥。朱由檢命4人将藥丸毀去。魏忠賢一計不成,另生一計,派一個小太監坐在宮中的複壁内,手持“迷魂香”,使室中自然氤氲着一種奇異的幽香,以達到催情的效果。這一招,同樣被朱由檢識破,并大發感歎說:“皇考、皇兄皆爲此誤矣!”
雖然深惡魏忠賢的專權,但是朱由檢知道自己羽翼未豐,不敢輕舉妄動,于是韬光隐晦,等待時機,正值巅峰的魏忠賢并沒有把這個孩子放在眼裏,認爲不過是和他哥哥熹宗一樣的年輕後生,不會有多大的作爲,于是更加猖獗,甚至要求各地爲他建立生祠,罪惡已經招然于世。如此韬光養晦後,這位年輕皇帝終于一舉摧毀了以魏忠賢爲首的閹黨。
朱由檢性剛愎自用,鏟除魏忠賢後讓他對治理國家信心大增,但是一方面他又急躁多疑,急于求成,因此在朝政中屢鑄大錯。他又增加賦稅,增調重兵全力防範雄居東北的後金政權和鎮壓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軍。
朱由檢在清除魏忠賢爲首的閹黨後,因對朝中大臣不滿,又重用另一批宦官。給予他們行使監軍和提督京營大權。這些擁有各項權利的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鎮,淩駕于地方督撫之上。甚至派宦官總理戶、工二部,而将戶、工部尚書擱置一旁,緻使宦官權力日益膨脹,統治集團矛盾日益加劇。這位滿帶信心,實則剛愎自用的皇帝終于和大明朝一同走向了滅亡。
崇祯十七年,明軍在與農民起義軍和清軍的兩線戰鬥中,屢戰屢敗,已完全喪失戰鬥力。三月十七日,農民起義軍圍攻京城。遠登上煤山的朱由檢望着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連天烽火,哀聲長歎,徘徊無語。回宮後寫下诏書,命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良。
又寫了一道給李自成的血書,說自己所以有今天,都是被臣下所誤,現在死了也無臉到地下見祖宗,隻有取下皇冠,披發遮面,任你們分割屍身,隻是不要去傷害百姓。如此後這位在登基之初雄心勃勃的皇帝最終登上煤山,留下一個自缢的結局。
皇帝已死,他的子女又有什麽結局呢?
素材灣 - 分享精品教程和短視頻等各種資源素材
你可能感興趣的資源:
原文鏈接:https://www.wkfco.com/zatan/34327.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請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