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曆史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嚴格來說是從有文字的時候開始的,因爲隻要有文字,才能記錄曆史。在文字發明之前的曆史隻能被稱之爲史前史,一個充滿發掘和猜想的時代。所以說,在如今的地質學、考古學、人類星期之前,咱們中國人認爲曆史是開始于三皇五帝時期,司馬遷寫《史記》開篇就是《五帝本紀》。
歐洲人在古希臘羅馬時代的曆史,是從《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戰争”開始的,并且由于歐洲曆史的斷層,古希臘羅馬時代、中世紀時期的歐洲人是不知道古希臘文明的,不知道希臘有個克裏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而實質上克裏特文明已經有文字了,不是史前史了,但當時的歐洲人并不知道。
現代地質學、考古學、人類學興起之後,人類的曆史不斷往前推移。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大部分的曆史,其實并不是人類記錄下的文字告訴我們的,而是現代科學告訴我們的。文字記錄下的曆史,可以具體到年、月、日,時間尺度非常小,文字可以告訴現在的人類1000多年前到底發生了哪些具體的事情,而通過現代科學揭開的曆史,往往是大尺度,化石、岩石、文化遺址不會說話,這些材料隻能告訴我們曾經發生過哪些故事,但這些故事都不是清晰的和具體的,需要人類重構,這就是人類進化史的特殊之處。
第一:古人類與現代智人
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爲人類是進化而來的,我們與黑猩猩、猩猩、大猩猩有着共同的祖先。那麽,如何證明達爾文進化論的正确性呢?那就是發現“過渡物種”的化石。對于人類這個物種而言,在哪裏尋找到黑猩猩與人類之間的“過渡物種”呢?非洲!因爲黑猩猩的栖息地就在非洲,人類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把目光投向了非洲。
我們現在一般認爲人類的曆史開始于三四百萬年前,就是因爲我們在非洲發現了最早的直立行走的人科動物,稱之爲“南方古猿”,直立行走是人類區别于黑猩猩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人類進化的第一步。最著名的南方古猿化石是美國人類學家唐·約翰遜于1973年發現的,露西大約生活在距今320萬年前。
形成化石的條件是非常苛刻的,通過早期人類的化石來研究人類的起源,往往是上百萬年的曆史,才集中到一個碎片上。科學家還必須借助現代分子生物學的技術來找到“過渡物種”。
生物作爲一個個體是會死亡的,并不是永恒的,但是,我們卻把遺傳信息留給了下一代,生生不息。遺傳變異或者說生物進化所體現的變化是随機的,然而,在大尺度的範圍内是服從于一個普遍規律的,遺傳變異有一個頻率,通過分子生物學也可以對生命的曆史進行斷代。人類的基因有98.4%與黑猩猩是相似的,其中隻有1.6%的差異。因此,人們根據基因的差異,推斷人類與黑猩猩分道揚镳的時間是在500萬年前至700萬年前。這在考古學上也是有證據的,20世紀的90年代,美國考古學家在埃塞俄比亞發現了卡巴地猿始祖種的化石,卡達巴地猿生活在580至520萬年前的地球上,卡達巴地猿的犬齒甚至比黑猩猩的犬齒還要原始,但是,他已經能直立行走了,是人類與黑猩猩分道揚镳之後的最早的動物。
盡管化石是零星的,但是,随着現代考古學的興起,科學家在地球上展開了大規模的田野調查,終于将人類進化的譜系描述了出來,這個譜系可以簡單地描述爲:地猿屬——南方古猿屬——傍人屬——人屬。
這裏爲什麽用“屬”呢?我們人類在生物界的位置是:哺乳動物、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黑猩猩是:哺乳動物、靈長目、人科、黑猩猩屬、黑猩猩。
因此,卡巴地猿始祖種、南方古猿、傍人都是單獨的“屬”,與黑猩猩屬并列,他們不是人類的直系祖先,但是他們卻與人類有着密切的關系,所有的黑猩猩都不會直立行走,而巴地猿始祖種、南方古猿、傍人都會直立行走。人類進化隻有到了能人、匠人、直立人、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的階段,才真正步入到“人屬動物”的階段。能人、匠人、直立人不僅能夠直立行走,而且腦容量擴大了,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形成了人類曆史的“舊石器時代”。
我們中國的元謀人、北京人都屬于直立人,在直立人之前還有匠人和能人,這些古人類都是人屬動物,與我們現在的智人是屬于同一個“屬”的物種,而不是一個“種”的物種。這就是說古人類的化石形成的記錄是零星的,化石形成的譜系,不是一個線性的譜系,現代智人的演化并不是卡達巴地猿——南方古猿——能人——匠人——直立人——尼安德特人這樣的線性排序。
人類演化到了尼安德特人的階段,就進入到了早期智人的階段了,但是,在生物學上,尼安德人與智人仍然不是一個物種,尼安德特人屬于尼安德特種。在人類進化史中,同屬于人屬動物的物種,是可以發生基因交流的,現代智人身上有1%至4%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說明現代智人的祖先與尼安德特人曾經通婚過。
第二:現代智人起源于何時?
形成化石的條件十分苛刻,我們是找不到最早的現代智人的化石的,那麽,關于現代智人起源于何時的問題,隻能求助于分子生物學。科學家找到了“線粒體夏娃”,哺乳動物體内的線粒體DNA隻在母系當中遺傳,我們可以通過線粒體DNA找到最近的人類的“祖母”,她就是“線粒體夏娃”,當然線粒體夏娃并不是指某一位女性,而是指某一族、某一個部落的女性。線粒體夏娃出現的時間是在14萬年前,爲什麽界定在14萬年前呢?這就是“分子鍾”的技術,遺傳變異有一個頻率,根據生物大分子的突變率,可以推斷出兩個或者多個生物在進化史中的分離時間。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表明,現在的所有的人類都是20萬年前至10萬年前生活在非洲的某個小團體的女性的後代。
我們人類是現在地球上唯一的人屬動物,大猩猩屬于大猩猩屬,全球70億人的基因差别遠遠小于地球上的大猩猩家族,而全球人口的數量是70億人,大猩猩的數量隻有15萬隻左右,這說明現代智人非常的年輕,現代智人的曆史不超過20萬年,在短短20萬年的時間裏,不足以造成太多的基因差異,大猩猩的曆史比現代智人的曆史則要久遠得多。
接下來,我們進入到今天的主題,在最近的500年内,現代智人的膚色爲什麽不會因自然選擇而發生改變。
第三:智人的膚色
人類有三大人種,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然而,這裏的“人種”僅僅是指文化學意義上的人種,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人種,在生物學的範疇内,全球70億人都屬于現代智人,是同一個物種,沒有任何的生物差别,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在膚色、發型、身材上的差别,僅僅是在最近的6到7萬年的時間内産生的差别。
爲什麽是6萬年至7萬年呢?
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表明,現代智人起源于非洲,是20萬年前至10萬年前生活在非洲的某個小團體的後裔。在長達10多萬年的時間裏,現代智人一直停留在非洲,而能人、匠人、直立人等人屬物種早就離開非洲,遍布亞歐大陸了。直立人在東亞一直生活到了5萬年前,也就是說在5萬年前,現代智人與北京猿人的後代一直存在于這個地球上,并且直立人的曆史已經有200多萬年了,而現代智人的曆史隻不過才20萬年。
早期智人中的尼安德人一直生活到了3萬年前,地球上的“人類”曾經是豐富多彩的,有很多的人類,即多個人種,而如今隻剩下了智人這一個人種了。地球上的人類曾經有很多個“人類”,這個問題也很好理解,地球上的野牛、狐狸、老虎也有多個種,它們都是野牛、狐狸和老虎。可是,爲什麽地球上隻剩下了現代智人這一個人種了呢?是氣候與戰争的雙重作用導緻的。
人類的技術在5萬年前發生了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稱之爲“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革命”。“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革命”最顯著的标志,就是符号語言的誕生。以色列曆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将其定義爲“認知革命”,他認爲認知革命發生在7萬年前。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普遍認爲,符号語言的出現是在6萬年前至5萬年前,因爲考古學是要講證據的,在舊石器時代的晚期(4.5萬年前至1萬年前)發現了藝術品,現今發現的最早的人類繪畫作品,就是洞穴岩畫,世界各地的洞穴岩畫普遍存在于3萬年前至2萬年前。所謂的“認知革命”,其實就是人類能夠認識虛拟的事物、抽象的概念,能夠運用符号語言,不過,我們不能把洞穴岩畫出現的時間認作是認知革命發生的時間。認知革命可能早在現代智人走出非洲之前就發生了,現代智人走出非洲的時間是在7萬年前。現代智人的擴張和人口的“爆炸式”增長,就是源于符号語言的誕生,這是比以往任何技術都進步的技術。
地球上的動物都有自己的語言,蜜蜂、螞蟻都能夠用自己的語言進行交流,可是,隻有人類的語言是最特殊的,稱之爲“符号語言”,我們能夠把“獅子”這個漢字與具體的獅子聯系在一起,能夠把某個符号與獅子聯系在一起,這是人類獨有的。人腦擁有這種能力,需要大量的計算,人腦的連線方式必須發生革命性的變化,符号語言的誕生本身就是一個謎團,人類如果解開了這個謎團,就可以制造真正的機器人了,我們現在所謂的機器人,隻是“人工智能”,智能不等于智力,人工智能沒有意識。
對于符合語言的誕生,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甚至認爲是人類在奇異的宇宙射線輻射之後,産生了一些随機突變,大腦被重組了,植入了語言器官。當然,諾姆·喬姆斯基隻是打了一個“比喻”,他隻是爲了說明語言誕生的突然性以及人類語言的獨特性。這就是說,地球上的所有物種,除了人類之外,都不懂得符号語言,都不能認識抽象的概念,符号語言并不是通過後天可以學習到的,是與人體的生理器官緊密相連的,人類學習語言黃金年齡段是在5歲以前,這就是爲什麽成年人學習外語比小孩學習母語要困難許多。5歲之前的小孩,學習母語,不懂語法、不背單詞,也學會了母語,母語一旦學會了,是很難忘記的,而成年人再學習一門外語,是要了解語法結構、背誦詞彙的,否則,根本學不會。學會了外語,長期不用,也慢慢會遺忘。這充分說明語言與人腦的器官,即生理結構是緊密相連的。人類的成年人學習外語,如此困難,更不用說讓動物學會符号語言了。
人類的進化,分爲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符号語言的誕生這三個階段。會直立行走、會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古人類,并不一定是人類的直系祖先,我們與這些古人類隻是同屬于一個“人屬物種”,而會使用符号語言的人類,一定是現代智人種。
符号語言、認知革命是在7至5萬年前發生的,認知革命發生以後,人類的生産力得到了極大地提高,走出非洲,不斷向外遷徙,直至遍布全球,這種遷徙并不是我們今天所認知的“遷徙”,即乘坐交通工具,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現代智人的遷徙是間接式的、連續性的。在人口不斷增長的壓力下,人類在地球上的擴散是沒有目的性的,甚至不知道自己在遷徙。
三大人種所出現的膚色、發型、身材上的差異,都是在近6萬年的時間内發生的。自然選擇之下的基因變化是有頻率的,6萬年的時間,不足以造成現代智人在生物學意義上發生内在的不同,隻能造成膚色、發型、臉型、鼻型、身材上的差異,而這些差異都是外表上的差異,我們一般認爲是地理環境造成了這種差異。
人類遷徙出非洲之後,大部分的時間,其實都是生活在野外,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直到1萬多年前,人類才有了村莊、聚落,形成了定居農業,開始了室内生活,而此時,三大人種早就已經形成了。自然選擇是如何造成人們在膚色、發型和身材上的差異呢?我們以膚色爲例來說明這個問題,在人類所需的維生素中有一種維生素是通過曬太陽獲得的,這就是維生素D。維生素D調節鈣和磷的吸收,對于人類骨骼的生長非常重要,缺少維生素D,會引發佝偻病和軟骨病。我們現在的人類,經常不曬太陽,而是生活在室内環境下,可爲什麽很少有人缺乏維生素D呢?因爲我們人類現在的食物太豐富了,通過食物可以獲得維生素D,例如一些海洋魚類的肝髒中就富含維生素D。可是,原始人類的食物資源是不豐富的,如何确保體内有足夠的維生素D呢?主要就是依靠光照,自然選擇發揮了作用。
西歐、北歐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點就是全年溫暖濕潤,但光照不足,現代智人遷出非洲之前,皮膚的顔色是一樣的,遷徙到歐洲,長期接觸不到陽光,影響了維生素D的生成,深色皮膚的人類,其後代不容易生存,而那些皮膚較白的人類,在自然選擇中就慢慢占據了優勢,變得越來越白,因爲淺色的皮膚有利于維生素D的合成。亞洲的光照介于非洲與歐洲之間,生活在亞洲的人類,皮膚的顔色就是介于黑種人和白種人的膚色之間。
新航路開辟之後,白種人來到了亞洲、非洲和美洲,那皮膚爲什麽沒有被曬黑呢?因爲新航路開辟隻不過是500年前的事情,短短500年的時間,不足以讓自然選擇發揮作用。而且,我們現在的人類大多生活在室内環境下,而不是野外,自然選擇在大部分場合都失去了作用。黑人遷徙到美國的時間是在16世紀,距今不到500年的時間,自然選擇也無法發揮作用。
自然選擇想要發揮作用,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是以十萬、百萬年計算的,全世界70億人的基因差别其實很小很小,小到比大猩猩家族内部的差異還要小,就是因爲我們現代智人的曆史很短,隻有10至20萬年前的時間,而人類遷徙出非洲的時間則要推遲至6萬年前,6萬年的時間,自然選擇隻會讓人類的外表發生一些變化,而不會讓人類形成不同的物種,現在,地球上隻有一個人種,那就是現代智人。
現代智人的發展壯大,造成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同時也造成了智人以外的“人類”的滅絕,當然,這與地球氣候環境的冷熱交替也有關,技術落後的直立人、尼安德特人無法應對現代智人的強大壓力和自然選擇的壓力,消失在曆史的視野中,但也有可能并未完全消失,直立人、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可能融入到現代智人中來了,比如,現代智人就擁有1%至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
當然,本文所叙述的人類起源的故事,是“人類單地起源說”,即現代智人起源于非洲,是在非洲單地起源的。“人類多地起源說”則是關于人類起源的另外一個故事了,多地起源說認爲人類是在多個地點進化的,在演化的過程中,全世界的人類也發生了連續性的基因交流,能人、匠人、直立人都是人屬動物,都是“人類”,人屬是可以發生基因交流的,由于有連續性的基因交流,所以,在漫長的時間裏,人類才沒有産生生殖隔離。人類到底是單地起源還是多地起源呢?還有待于科學的進一步研究。
多地起源說如何解釋三大人種的形成呢?三大人種的形成同樣是地理環境造成的,三大人種形成的時間是在早期智人(25萬年前至4萬年前)的階段,現代智人形成以後,三大人種的差别就已經形成了,在短短幾萬年的時間裏,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人類同樣也隻是形成了外表上的略微差别而已。
素材灣 - 分享精品教程和短視頻等各種資源素材
你可能感興趣的資源:
原文鏈接:https://www.wkfco.com/zatan/34284.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請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