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奉作爲三國時期吳國的将領,他一直盡心盡力的輔佐皇帝,爲吳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丁奉從小便十分的聰慧,有着他人所無法比拟的軍事天賦。憑借着自己傑出的軍事才能,丁奉多次取得戰役的勝利,成爲朝中的肱股之臣。那麽,丁奉雪中奮短兵講的是什麽故事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公元252年即太元二年,這注定是一個極其不平凡的一年。正是在這一年,吳國的皇帝孫權因病去世,其最年幼的兒子孫亮繼承皇位,成爲一國之君。丁奉憑借着自己的努力,在戰場上屢建奇功,獲得新帝的賞識,被封爲都亭侯。也是在這一年,魏國派兵進犯吳國。當時,皇帝派吳國的太傅諸葛恪前去抗敵,以諸葛恪爲首的吳國将領都不将魏國放在眼裏,認爲隻要大軍上岸,魏國就會不戰而逃的。但這些人中并不包括丁奉,他并不贊同其他将領的意見,他認爲不能指望敵人不戰而逃,而是應該主動出擊,占據有利位置。
但當時吳國軍隊的統帥是諸葛恪,但諸葛恪并不認同丁奉的建議。無奈之下,丁奉隻能自己獨自帶領三千士兵向前行軍。當時的天氣環境十分的惡劣,刮着凜冽的北風,下着大雪。當丁奉看到了魏國的先行部隊時,他對自己的士兵們說道:“現在已經到了立戰功的時候了。”士兵們都被丁奉所激勵,大家紛紛脫去盔甲,然後手中拿着短兵器。魏國的士兵看到他們這個樣子,都認爲自己會赢,也沒有多做防備。結果可想而知,丁奉所率領的軍隊獲得了戰役的成功,丁奉爲吳國戰争的勝利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以上就是丁奉雪中奮短兵的故事。
丁奉定計斬孫綝
孫綝一生都在朝堂上呼風喚雨,雖然名義上是吳國的丞相,可是手中卻始終掌握着大部分的政權,在很多時候他的一句話就可以決定一位大臣的生死,盡管朝中很多人對他不滿,但是卻苦于沒有計策将他拉下馬。直到孫休登上王位之後丁奉定計斬孫綝,這才将他置之于死地。那麽丁奉定計斬孫綝是怎麽回事呢?
丁奉雕像
丁奉定計斬孫綝這件事還要從孫休登上王位開始說起,當時他也知道孫綝在朝中有着太大的權力,因此對他時刻保持着戒備和警惕,始終不敢放松一分。大臣張布、丁奉等人早就對孫綝十分的不滿,一直尋找着出掉這個謀臣的機會。而魏邈看到這種情況也向孫休谏言,稱如果繼續讓孫綝嚣張下去,那麽吳國一定會出現大的紛争,國家也不會再平穩。于是孫休向張布和丁奉征求意見,商讨着如何将孫綝殺死。在這種情況下丁奉制定了斬殺孫綝的計策。
丁奉等人制定了誅殺孫綝的計策之後就準備操作起來,但是孫綝也聽到了一些風聲,所有在臘祭的宴會中他說自己的身體不舒服而沒有參加,孫休就派遣了十多個人前去請他,孫綝見沒辦法推脫隻好前去應酬。在宴會進行的時候他看到自己的家中起了火,于是在孫休不同意他離開的情況下依舊想要回家,當時丁奉等人迅速的将他捆綁住,這時候孫綝才知道丁奉等人的意圖,可是他已經沒有辦法翻身了,就連提出成爲官奴的緩兵之計也沒有讓孫綝放松警惕,并且很快下令要将他斬首。丁奉制定的計策終于殺死了孫綝。
丁奉殺張遼
素材灣 - 分享精品教程和短視頻等各種資源素材
你可能感興趣的資源:
原文鏈接:https://www.wkfco.com/zatan/34275.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請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