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的巫师过去又称丁巴,他们信奉的宗教被称为“丁巴教”。但后来不用“丁巴”这个名称,而改称巫师为“韩规”或师毕。丁巴敖也称作“韩规教”。
“丁”是指土地,“巴”指普米。丁巴教是指普米土地上的宗教。丁巴教信仰巴丁喇木女神。丁巴敖的神鬼体系比较庞杂,在全部神鬼中,属于本民族创造的不超过1500个,其余异族创造的神鬼中,以藏族创造的神鬼居多。
丁巴的活动,包括驱鬼,焚尸送葬、给婴儿起名字,孩子十三岁进行成年仪式等。另外,祭祀山神、天神、地神以及祖先和年节,婚娶、生育、收割、乔迁新居等庆典活活也是丁巴的主要活动内容。
韩规只能由普米的某些姓氏担任。韩规实行父子相传,但只传给一个儿子。每个普米家庭都有自己的韩规,每个韩规都有自己的信徒。信徒从事宗教活动时,只能请自己的韩规主持。韩规则必须熟悉各家信徒的族谱和送魂路线等情况,以担当有关信徒通神的桥梁。
丁巴教有五个教派,就是“一董当吉管布”、“一董翁扎比马”、“一董瓦沙”(黑教)、“一董吉录扎布”、“一董吉也得吉”。
前三派在云南、四川的普米族中传播,后两派的分布情况不详。据传说,丁巴教的始祖名叫“松吉达拥卓巴”,其下有三百六十位大神,分管四方。
普米族崇拜自然、崇拜多神、崇拜祖先。重要的宗教活动有祭山神、祭龙潭、祭祖先等。普米族的宗教信仰还受到藏传佛教、纳西族的东巴敖、摩梭人的达巴敖的影响。普米族人对于山川日月等自然现象和动植物都有崇拜,凡遇节庆、婚嫁、生育、出行、上山下地、收割等,都要请巫师杀牲祭献神灵,祈祷消灾免难。主要活动有“祭家神”、“祭灶神”、“祭山神”、“祭神潭”、“祭梭塔”、“祭房头”及“开财门”等。祭社神,普米语称之为“日真崩”。每个村寨在附近的山林中认定某棵大麻栗树(或松树)为全村的神树,由村寨成员集体祭祀。各户又分别认定一棵松树或麻栗树为自己家的神树,多在七月或腊月的某一天举行祭祀。
每个普米族村寨都认定一座山作为自己村寨的山神。在四、五月封山和八、九月开山时,全村公祭“山神”。请韩规诵经祈祷,以牛、羊作牺牲供祭。作祭的牛称作“莫瓜”,即“天牛”,祭前,不论它走到那里,都不许伤害。祭天仪式是最隆重、最复杂、所耗牺牲最多的,这种祭祀仪式每三年举行一次,主要是以氏族为单位居住的地区。祭礼对象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雹等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祭天仪式已很少举行。
普米人称山泉为龙潭。兰坪普米族在正、二月举行祭祀,宁蒗普米则在三月或七月举行。各户祭毕,再全村共祭,设“尼塔”标竿及面偶五十个,用牛奶、酥油、乳饼、鸡蛋、茶叶、清酒等素食供奉。当天各户不能食肉,以示虔诚。
公祭龙潭活动多选在农历三月初五或是七月十五举行。祭前要搭好祭塔、备好礼品,祭坛上还要插上一根6米长的标竿,竿尖上挂7个用箐鸡或鹦鹉毛扎成的六角形斗架,作为泉水神的所在。祭祀时,韩归登坛念经作法,祷毕,将在巫棒上压制的百余具水栖动物面偶和部分祭品投入泉中,表示龙潭神已享用。祭祀结束后,全村人在龙潭附近露宿之夜,杀鸡宰羊,饮酒食肉。沟水旁,巫师和老人向年轻人说唱祭龙坛经和本民族的创世纪古歌《直呆木喃》,祭山泉活动又成了普米族重要的娱乐活动。
素材湾 - 分享精品教程和短视频等各种资源素材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源:
原文链接:https://www.wkfco.com/zatan/3425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