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在三國時期是塊很活躍的地方,看過三國演義的都能說出幾個諸如葭萌關、陽平關的地名來,就算是魏迷,也津津樂道于鄧艾的陰平偷渡計劃,那麽這些關口地名具體位置在哪,又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今天我就給大家說道說道。
漢中是一塊秦嶺與大巴山之間,由漢水沖積而成的平原,因爲秦嶺和大巴山的險峻,它與關中、巴蜀的交通很困難,但這難不住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河流總有盈枯,因此他們依靠山間河流沖刷出的河邊空地,開辟出一條條道路,即使是河道狹窄沒有什麽河岸的河流,人們也能依靠開峭壁上開鑿棧道行走,總之有水就有路。
下面向大家介紹這些河谷通道及棧道。
漢中與關中及安康(西城)的道路
傥駱道—少部分棧道、大部分山路—路途最短—路況最差————出口離長安較近
子午道—–棧道爲主————-路途中等—-路況一般————出口離長安最近
陳倉道是最傳統的道路,在人們發明棧道前,這幾乎是唯一的道路,漢中想要守住這條道路,隻需在陽平關一堵就行了,曹操伐張魯時,就困于此無可奈何。
褒斜道是戰國時蜀國所建,是最古老的一條棧道,諸葛亮多次從此路出兵,保養較好,第一次北伐,趙雲于箕谷做疑兵,據太白縣志記載,太白縣北的伐魚河舊稱箕谷水,伐魚河位于太白縣上方、斜水左,但并不是第一幅圖那條小河,那個是馬峪河,就是諸葛亮與諸葛瑾書中所謂綏陽小谷(“綏陽小谷,山崖絕險,溪水縱橫。”楊守敬編制的《曆代輿地圖》,稱馬峪河即古之綏陽小谷)。
褒斜道在蜀漢時期似乎沒有有名的防禦地點,可能包括在所謂“外圍”裏了,姜維撤圍,鍾會伐蜀,從褒斜道入,沒有什麽抵抗就進入漢中,包圍了漢樂二城。
傥駱道是三國時才修築,可依靠的水道很短,因此路況最差,這條路之所以屢屢使用是因爲它最短,因爲有兩條水道,傥水、酉水,所以這條路有兩條岔道,興勢山是蜀漢防禦其中一條岔道的重要據點,曹爽伐蜀,就被王平堵在這裏,讓費祎繞後包了餃子。另一條岔道由黃金谷負責。
“七年春,魏大将軍曹爽率步騎十馀萬向漢川,前鋒已在駱谷。時漢中守兵不滿三萬,諸将大驚。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敵,聽當固守漢、樂二城,遇賊令入,比爾間,涪軍足得救關。”平曰:“不然。漢中去涪垂千裏。賊若得關,便爲禍也。今宜先遣劉護軍、杜參軍據興勢,平爲後拒;若賊分向黃金,平率千人下自臨之,比爾間,涪軍行至,此計之上也。””
子午谷是王莽所修,這條路的缺點是南側的出口更像是去西城而不是去漢中的,因爲從黃金谷到石泉縣之間路非常差,在現代,這條路需要開鑿隧道,在古代就隻能翻山了,蔣琬意圖攻西城,都沒有嘗試走陸路,司馬懿配合曹真伐蜀,從西城出發甚至要“斫山開道”,黃金谷可以防禦從此路來的敵人。.
漢中與隴右的道路
素材灣 - 分享精品教程和短視頻等各種資源素材
你可能感興趣的資源:
原文鏈接:https://www.wkfco.com/zatan/33836.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請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