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北魏雖然不是曆史上第一個立子殺母的朝代,但卻成爲制度化了。“立子殺母”始于漢朝,在北魏的時候有比較明顯的體現,按前朝的規矩,立了皇子的必須殺母,防止其篡權。那麽是誰首創了“立子殺母”這個規矩呢?是在什麽情況下立的呢?
“立子殺母”爲漢武帝劉徹首創,因漢武帝晚立幼年的兒子作太子,因擔心太子年少,日後登基,其母鈎代夫人會攝政,使外戚獨攬朝政,所以漢武帝晚立幼年的兒子作太子同時賜其母鈎代夫人死。北魏立子殺母是效仿漢武帝。自此以後便多有沿襲此制者。如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權,就比較典型地沿用了這個制度。拓跋珪以前的百年之中拓跋族是“母強子立”的局面,新君繼位往往依靠母舅族的力量,拓跋珪自己之所以取得政權便在于取得了母族賀蘭部落的支持。而爲了使日後新君的繼立不受外族幹擾,維持拓跋族至尊無上的地位,道武帝才不得已立下了如此嚴酷的制度。道武帝的寵妃劉貴人生太子拓跋嗣後即被賜死。
在古代封建社會中,立儲制度是政治制度中的一項重要内容。“立子殺母”雖然是一種非常殘酷的做法,但是對于加強皇權和推進封建化進程,對于穩定内部和維護皇位傳承秩序,确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曆史上的封建王朝在王位繼承過程中,母以子貴固然多有,立子殺母的現象也曾存在過,主要流行于北魏建國初期,其實此種作法濫觞于西漢之武帝。
“立子殺母”曆史由來
漢武帝是漢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皇帝,其做了五十四年皇帝,然而他在晚年卻疑心病很重.在佞臣江充制造的巫蠱事件中,逼得戾太子最後自殺身亡。漢武帝雖有六個兒子,但戾太子死後,因此爲嗣君問題傷透了腦筋。最後他隻能把眼光鎖定在晚年所得的非常像自己的幼子劉弗陵身上,但其時劉弗陵還隻有五、六歲,因此他又擔心劉弗陵的母親會專權而動搖劉氏的天下,于是就盟生了這個立子殺母的念頭。漢武遺囑,令立太子劉弗陵,是爲昭帝,而殺其生母鈎弋夫人,當時有人提出疑問,漢武帝說,往古國家所以變亂,往往是由于主少母壯。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沒有什麽力量可以制約,你們沒有聽說過呂後事件嗎?對此,早有論者指出“自古帝王遺命多矣,要未有如漢武之奇者。”
鈎弋夫人賜死後,有人對殺母立子的做法不能理解,《資治通鑒》記載了武帝的一段解釋:“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汝不聞呂後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立子殺母”後世沿襲
北魏
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權,就比較典型地沿用了這個制度。當時的後妃都不願生太子,因爲母以子貴成了母以子死。道武帝的寵妃劉貴人生太子拓跋嗣後即被賜死。然而孝明帝母胡太後(亦稱靈太後),居然能使宣武帝在去世之前立七歲的元翊爲太子時,廢了這個傳統(有人說是因爲宣武帝信佛,不忍殺生而廢的。)。元翊繼位後,胡太後便以太後的身份臨朝稱制,專擅國政,與内寵結黨營私,并與其小叔子清河王元怿等人淫亂宮帏,最終竟與人合謀鸩殺親子孝明帝。真的被漢武帝說中了。
清朝
素材灣 - 分享精品教程和短視頻等各種資源素材
你可能感興趣的資源:
原文鏈接:https://www.wkfco.com/zatan/32788.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請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