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文化 苗族人的姓氏和名字都有什么特点

由于苗族有自己民族语言而民族文字失传,所有的苗姓均系口耳相传,没有文献记载,因此其最初形成的年代和得姓缘由,当代已无法一一加以考证查实。若依据现有材料作综合考察,各苗姓的历史由来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得姓于远古氏族部落和首领的名称。如湘西方言苗族中的“仡濮”一姓,很可能同先秦时代聚居于湘西和武陵五溪地区的古濮人有联系;而“仡驩”,则应得姓于被舜放逐于湘西“崇山”的驩兜,这支苗姓至今仍奉驩兜为自己的先祖。据考证,湘西苗族十二姓中,“仡徕”、“仡恺”、“仡轲”、“仡侨”等,均为原远古苗族首领和氏族部落名称,后发展为苗族姓氏。又据《苗族史诗溯河两迁》记载,苗族先们在“方”、“柳”、“恭”(“勾”)、“希”、“福”等祖公率领,西迁到黔东南地区,经杀牛祭祖后分散于剑河、台江、雷山等地定居下来,发展成各个不同的宗支和姓氏。至今仍流传的“寨方”、“寨柳”、“寨勾”等苗姓,显然就是得姓于相应的始迁祖公之名。

第三类,以祖居地之名为姓。如黔东南福泉等地苗族所流行的“喀编给”、“喀乾打”、”喀编打”、“喀香卡”、“喀往觉”等苗姓,其中“编给”、“乾打”、“编打”、“香卡”、“往觉”等,均为原祖居地的苗语地名,至今依然沿用,但又早已演化成苗族内部的宗支名和苗姓。

在黔东方言苗族地区,内部流传的苗姓至今亦大多可考。

黔东方言地区一部分苗族实行父子连名制。凯里市和黄平县、雷山县、丹寨县境内女孩子苗名多以“阿”开头,男生以“嗲(dia)”开头。台江县境内有“寨方”、“寨黎”、“寨向”、“寨勾”、“寨柳”、“寨嗄闹”等苗姓。其他县境内都以一字为主:後、花、清、君、文、芸等,各县尽不相同。

彝族特色乐器

我们熟知的少数民族几乎都是载歌载舞的民族,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嗓音以及各有特色的歌舞,其中配乐的各式各样的乐器更是少不了的。

彝族人十分喜爱器乐歌舞,因此,拥有各种各样的颇具民族特色的乐器,其中有些乐器与周边其他民族所共有,有些则独具特色。彝族的乐器种类极多,按现代乐器分类,弦乐器主要有月琴、口弦、三弦、牛角胡琴、三胡;管乐器主要有巴乌、马布、葫芦笙、擎芦、克西觉尔;打击乐器有铜鼓、克拉蒙、额格子膜等。

彝族主要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等。

月琴是彝族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弦普遍为两根,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口弦是用竹质、铜质制成形状像竹叶的簧片,在中间有一簧舌,靠控制呼吸来调节音色。

“玛布”是彝族独特的乐器之一,其吹奏特点是利用鼻孔吸气,让鼓腮连续不断送气,可模仿婴儿啼哭,鸟雀鸣唱。

葫芦笙和唢呐,多用于吹奏彝族民歌和曲调。

口弦是一种独特而简易的乐器,由几片长约七八厘米的薄簧片组成,有竹片和铜片两种,最少的两片,最多的达五六片。竹制的音色深厚、低沉。铜制的音色清脆、秀丽。吹奏时以手指拨动黄片,利用口腔共鸣变化音色。簧片除发出本音外,还发出十分优美的泛音,构成音乐较宽的曲调。


素材湾 - 分享精品教程和短视频等各种资源素材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源:

  • 复古怀旧电影胶片帧颗粒灰尘尘埃背景肌理纹理叠加图片设计+PSD套装 50 Grainy Film Textures
  • C4D OC渲染器插件破解版 Octane Render 2022.1 for Cinema 4D Win
  • 深色素描效果照片处理Photoshop动作 Dark Sketch Photoshop Action
  • AE模板:幽灵抖动模糊动画单帧故障转场AE模板素材 Tsukuyomi XENOZ EDITING PACK
  • 两个牛奶瓶样机 Two Milk Bottles Mockup
  • Procreate笔刷-冬季雪景雪花下雪插画设计笔刷素材
  • 65页创意项目策划提案简报企业产品介绍演示文稿图文排版设计PPT/FIG/KEY格式素材 Slido – Funding Pitch D
  • 零食袋食品包装设计样机v9 Food Packaging Mockup 009
  • 20款圣诞水晶质感文字特效,PSD ASL格式
  • 梦幻颗粒闪光灯运动模糊电影摄影美学照片效果PSD效果 Cinematic Motion Effect
  • 背景素材-抽象未来科幻3D立体背景图片素材
  • 60个C4D obj fbx 圣诞元素模型标准渲染带贴图树礼盒袜子松子蜡烛铃铛
  • 120款网站APP UI界面设计扁平化图标Icons设计Ai/Figma/Png格式素材Empty States Icon Set – V1.0
  • Gresmako圆润无衬线英文字体
  • PNG素材-3D立体抽象形状颗粒纹理图形设计PNG素材

  • 原文链接:https://www.wkfco.com/zatan/3265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