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我们所看的古装连续剧中,每当遇有臣下朝见君王时多用下跪叩头来表现,海外一位研究文化史的专家根据其研究,认为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把“下跪叩头”当成亘古不变的臣下面君之礼有失偏颇,许多人却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从上古到清末,历朝历代臣子见君王哪有不行“下跪叩头”大礼的?读者朋友,您是否也作如是观?倘如此,那您就又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
封建社会乃是人类社会五大基本形态之一(奴隶社会也是如此),有了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当然就有君王(国君或皇帝),有了君王当然就有了臣下,有了君臣当然就有了相应的见面礼仪。公元1792年,早已经崛起于西方的英吉利王国派专使出使大清帝国,这本来是一件促进东西方交流的大好事,可当时的清朝乾隆皇帝却坚决不准英国专使晋见,原因极其简单,因为英使马甘尼不肯对皇帝(当然是大清国的皇帝)行下跪叩头的大礼。
这个在现代人看来根本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却被乾隆皇帝看得重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在乾隆看来,上下几千年,纵横全天下,哪有臣下见君王不叩头不下跪的理呢?
事实情况果真如此吗?
“再拜”与“促膝谈心”
皇帝虽然是“金口玉牙”,但他的说法或看法却并不总是有理。
且不说当时的“泰西诸国”——英吉利、法兰西等国属臣见君主根本无“下跪叩头”之说,就是“下跪叩头”大礼发源地的,也不是从古到今都下跪叩头的。
古代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东周时代开始的(孔子的《春秋》上限是公元前722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从公元前403年写起的),从东周到秦汉上千年的时间,我们并没有发现有关“下跪叩头”的记载。
春秋时代臣下见君王,其礼仪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走进“诸子百家”之中,听一听看一看这些当时的文化名人们是怎样记叙君臣相见之礼的。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魏文侯去见当时的贤能之士段干木,站得疲倦了却不敢休息。回来以后见翟黄,箕踞于堂上跟他谈话。翟黄很不高兴。文侯说:“我礼遇段干木,是因为让他做官他不肯做,给他俸禄他不接受,现在你想当官就身居相位,想得俸禄就得到上卿的俸禄。你既接受了我给你的官职俸禄,又要求我以礼相待,恐怕很难办到吧。”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最值得注意的是翟黄对他侍奉的君主箕踞于堂上与他说话表示的不满,这与汉代以后的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女子,是乾隆最疼爱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和孝公主出生时,乾隆已经六十五岁了,在众女儿中排第十。乾隆老来得女,很是高兴,生女有功的汪氏也由惇嫔升为惇妃。
和孝公主自小聪明伶俐,喜欢骑射,长相也与乾隆相似,深得乾隆喜欢。公主十三岁时,乾隆破格册封她为固伦和孝公主。固伦公主在清朝是公主的最高等级,只有皇后所生的女儿才能被封为固伦公主,足见乾隆有多疼爱她。
和孝公主和容妃关系很好,容妃是乾隆晚年最喜欢的妃子(香妃)。容妃一直心怀故乡,喜欢骑马狩猎。和孝公主也喜欢骑射,二人兴趣十分相投。再加上容妃一生无所出,视和孝公主如亲生。此时乾隆一直在为和孝公主准备婚事,容妃原以为自己可以看着公主出嫁。但天不遂人愿,容妃在这一年病逝,为了弥补遗憾,容妃在死前将自己大部分财物留给了和孝公主。
素材湾 - 分享精品教程和短视频等各种资源素材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源:
原文链接:https://www.wkfco.com/zatan/3226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