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嶽樂(1625年—1689年)清朝宗室、将領,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饒餘敏郡王阿巴泰第四子,清朝順治、康熙年間功勳卓著的名将,爲清朝入關後的穩定與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初封鎮國公。
順治六年(1649年),封貝勒。順治八年(1651年),襲爵,改号安郡王。順治十四年(1657年),進爵親王。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嶽樂去世,年六十五歲,谥号和。死後因貝勒諾尼攻讦被奪谥降爵。
關于安親王降爵:
安親王的風光期主要是在順治朝,福臨非常信任這位堂哥,據說一度想把皇位傳給他。
但安親王在康熙一朝一直就不順,康熙似乎很不喜歡他這位堂伯,相比而言更喜歡他一力提拔起來的康親王傑書。
我覺得康熙不喜歡安親王可能是出于對他的忌憚,畢竟在康熙早年,他以親王之尊既是議政大臣,又掌着宗人府,還多次以大将軍領兵出征。對于一位幼主來說,安王的權力實在是大了些。
降爵:康熙三十九年(1699年)底,禮親王代善的曾孫諾尼控告嶽樂生前審案不公,嶽樂被追降郡王,奪谥,其子經希、吳爾占分别革去郡王、貝子,授爲鎮國公。[53]數年後,康熙帝在與明珠等老臣的一次談話中透露,康熙六年(1667年)輔政大臣鳌拜操縱議政王大臣會議,矯旨擅殺另一輔臣蘇克薩哈時,在議政大臣中頗有影響力的嶽樂,極力逢迎鳌拜,起到推波助瀾作的作用。
黃侃字季剛,少年懷才負氣,未弱冠,即已寝饋經史百家矣。1906年,章太炎在東京開設“國學講習會”,定期講授文字學、音韻學等課程,黃季剛始從章太炎治古韻,後乃精思獨詣,自成家法,其用工之深,求真之切,雖幹嘉諸老,不能過也。其學問在章門諸子中首屈一指,與章太炎并稱“章黃”。章太炎曾說:“季剛從餘學,年餘冠耳,所爲文已淵懿非凡。”又說:“清通練要之學,幼眇安雅之辭,并世固難得其比,雖以師禮事予,轉相啓發者多矣!”
一九一三年八月十一日,章太炎應共和黨之召,由上海抵北京,共和黨此時已脫離進步黨而獨樹一幟,推黎元洪爲理事長,章太炎副之。惟黨人較少,黨勢過弱,爲謀當前之發展計,遂敦請章氏北上,共商對策。章氏亦欲有所擘畫,即應召而至。袁世凱以章氏好爲诋诃,固深忌之,且聞其曾與謀二次革命,尤不惬于懷。章氏下榻于化石橋共和黨本部,自以爲無患,而黨部前,已軍警布列,名爲保護,實則監視。其實共和黨鄭某、胡某陰受袁賄賂,誘騙章氏入京。章太炎心中也有數,據其夫人湯國梨口述雲:“(章太炎)定要去京,面直包藏禍心的袁世凱,明知虎穴也要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料一入都門,竟遭軟禁。
黃季剛在八月二十日收到湯國梨來函後,二十九日即辭家由海路進京,九月七日抵北京,拜見章太炎。九月十五日陰曆中秋,章黃師徒有詠懷唱和詩,章詩有“虞卿捐相印,蓬轉随逋囚。魏網密凝脂,收骨知王修。”之句,其意是他去官(時任東北籌邊使)反袁,卻遭到袁氏嚴密的監控,有如曹魏之刑網,必置己于死地;而己死後,收骨之人必有急難如王修者。在此王修暗指黃季剛,師生間肝膽相照,彼此的心事是深深了解的。
素材灣 - 分享精品教程和短視頻等各種資源素材
你可能感興趣的資源:
原文鏈接:https://www.wkfco.com/zatan/32058.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
請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