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回想最早的记忆时,也许你的脑海里会浮现生日聚会或家庭度假的场景。那么,再回想下,发生这些事情时你的年纪有多大?很大概率上,你能回想起的最早事情是你的三岁生日。事实上,哪怕有家庭相册或其他线索可以触发更多回忆,但对于3到7岁这段时间,你能想起的事情真的很少。
心理学家将大多数成年人无法回忆起早年生活(包括他们的出生)的这种现象,称为童年失忆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最早在1899年提出“幼年经验失忆症”一词,来解释为什么他的成年患者缺乏儿童时期的记忆。如今,“幼年经验失忆症”更广泛地被称为“童年失忆症”。弗洛伊德提出,人们选择用遗忘的方式,来压制童年期的不愉快以及性有关的经历。为了阻止本我的无意识冲动,弗洛伊德称,人类学会了筛选记忆或篡改记忆,来保护有意识的自我。
一个多世纪以后,对于童年失忆症的形成,研究人员仍未能做出确切的解释。直到最近20年,人们才开始研究儿童——而非成年人——的记忆能力,以寻找答案。这项研究又牵扯出一系列跟幼儿记忆的细微差别有关的问题。
长期以来,童年失忆症的理论基础总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婴儿大脑中形成记忆的那一部分尚未发育。然后,等到3岁左右,儿童的记忆能力迅速提高到成人水平。
但是,心理学家发现,三个月大和六个月大的宝宝已经能够形成长期记忆。区别在于哪个记忆更持久。例如,婴儿在出生时似乎具有更加完整的隐式或无意识记忆。同时,记录特殊事件的显式或情节记忆在之后的三年内一片空白,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不记得自己的出生。
但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最初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我们在还是婴儿的时候就能形成记忆,那我们又为什么不能把记忆保留到成年后呢?这需要我们好好研究一下婴儿的大脑,来回答这些疑问。
儿童的记忆编码
为形成记忆,人类必须在脑细胞之间建立突触或连接,将事件中的感官信息编入我们的记忆中。然后,我们的大脑会给这些信息分类,再链接到其他相似的数据,这个过程可以称为“整合”。为了让该记忆持久,我们必须定期检索这些记忆,追溯这些初始的突触,强化突触间的联系。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婴儿无法编码构成记忆基础的信息。但已有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驳斥了这个观点。例如,在一项针对两个月大和三个月大的婴儿的实验中,研究人员用丝带将婴儿的大腿系到一个移动物件上。通过蹬腿,婴儿知道物体也会跟着动。接着,解开丝带,婴儿还是记得蹬腿的动作。在六个月大的婴儿身上重复这个实验时,研究人员发现六个月大的宝宝可以更快地学习到蹬腿和物体会动之间的关系,说明婴儿的编码能力是随着时间逐步提高的,而不是到了三岁的时候突然一下子提高的。
这种记忆编码或许和婴儿额头前额叶皮层的发育有关。前额叶皮层在显示记忆的编码和检索期间非常活跃。刚刚出生的婴儿,这个区域还不具有完整的功能。但是,等到24个月的时候,宝宝前额叶皮层中的突触数量已经达到成人水平。
而且,婴儿在两岁或三岁的时候,大脑底部的海马区大小也开始稳定增长。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海马区将决定哪些感官信息会转移为长期记忆。
那么隐式记忆呢?隐式记忆位于小脑。它对新生儿十分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将温暖和安全感与母亲的声音联系起来,并本能地知道如何吸取营养。虽然证实了这种早期存在,但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隐式记忆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发育变化。甚至,在很多成年人的失忆症病例中,哪怕脑部受到创伤,但诸如骑自行车和弹钢琴等隐式技能往往不会被遗忘。
现在我们知道婴儿具有很强的隐式记忆,同时他们也有能力编码显示记忆,这表明童年失忆症或许源于错误的显示记忆检索。除非我们特地去思索过去的一件事,否则对各个年龄层而言,回忆起一段往事都需要一些提示。
记忆中的语言和自我意识
我们的意识或许屏蔽了我们最早的记忆,因为那时候我们还没有语言能力。2004年的一项研究追踪了27个月大和39个月大的男女婴儿的言语发展过程,并用此来衡量他们回忆过去的能力。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事情发生时,孩子还不知道怎么用言语来描述这件事,那么等到后来他们学会了适当的言语之后,他们依旧无法描述这件事。
用言语描述我们对事情的个人记忆有助于形成我们的自传记忆。这些类型的记忆可以帮助我们定义自我意识以及与周围人的关系。与此密切相关的是认识自我的能力。有些研究人员指出,婴儿要到16个月或24个月时才能发展出自我认识能力和形成个人认同。
此外,当我们开始在脉络中组织记忆时,我们会形成对自己过去的认识。许多学龄前儿童可以按顺序解释一件事的不同部分,例如去马戏团时发生了什么。但他们要一直到五岁的时候才会有时间的概念,知道什么是过去,才能够按照心理时间线记住马戏团之旅。
家长在发展孩子的自传记忆中也会起到关键作用。研究表明,父母跟孩子口头分享回忆的方式,会影响这些孩子日后重提旧事的叙事风格。换句话说,如果父母详细地跟孩子讲述过去的事情,比如生日聚会或参观动物园等,那么这些孩子更有可能用生动的言语讲述自己的回忆。有趣的是,自传式记忆也具有文化的成分。西方人的个人记忆更侧重他们自己,而东方人则更倾向于从团体脉络中回忆自己。
素材湾 - 分享精品教程和短视频等各种资源素材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源:
原文链接:https://www.wkfco.com/zatan/1077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先
!